书名。20卷。清·陈治撰。约成书于1697年左右。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内容主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病证及治疗(包括中风、类中风、类伤寒等90种),每种引录各家学说,参以个人见解,予以介绍。书中并
证名。伤寒腹胀之一。见《症因脉治·肿胀总论》。由指表邪已解,肠胃实热所致。症见里热不恶寒,自汗不大便,烦满燥实等。详伤寒腹胀条。
【生卒】:约1758~1836【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温病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于医学上溯《内经》、《伤寒论》,下受吴又可,特别是叶天士著述的影响和启发,以医术闻名于当时。十八世
病证名。出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卷四。系脾胃虚寒,蛔虫上扰的证候。症见右上腹部阵发绞痛,痛时患儿哭叫,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常伴呕吐,可吐出蛔虫和胆汁。阵痛之间仍留微痛。剑突下稍右疼痛拒按,脉弦
经穴名。代号GB8。出《针灸甲乙经》。《银海精微》作率骨。《外台秘要》作蟀谷。别名耳尖。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位于头颞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一说:在耳直上入发际一寸,高于曲鬓,相距八
同肺热。详该条。
陇,盛也,亦作高而隆起。《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谓中午是阳气最隆盛的时间。
脉学著作。2卷。清·罗浩辑。刊于1799年。罗氏参阅《脉经》以下有关论脉的著作45种,取其精华,附以己见编成此书。书中辑录崔紫虚、余抑庵、张石顽三家学说尤多,并按李士材所论二十八脉,益以张石顽所增附之
下法之一。即攻逐里实。用泻下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攻里不远寒。”参见下法条。
出《滇南本草》。为文鸟科动物麻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Stejneger的肉。分布几遍全国。甘,温。入肾、膀胱经。壮阳益精,暖腰膝,缩小便。治老人阳衰,虚损羸瘦,阳痿,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