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苍术二斤,黑桑椹一斗,枸杞子、地骨皮各一斤。先将桑椹取汁浸苍术晒干,后再浸再晒,依法九次,后与余药为末,炼蜜和丸,每服百丸,温开水送下。治湿痰身重而软,倦怠困弱者。
六腑病候之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与脾相为表里,共司升清降浊。胃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客寒积热、饮食不节、或胃气虚弱所致。临床表现,以呕逆飧泄、痞满疼痛、胀嘈杂为主。《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胃病者
见针灸四书条。
见《本草纲目》。为八角茴香之处方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灵枢·营卫生会》。由于感受风邪,腠理开疏,复因热食之气蒸泄所致。主症为热饮食入胃,随即汗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肾,或出于半身。《证治要诀》卷九:“胃气不固,荣血漏泄,宜黄芪建中汤加浮麦少许。
一名清晨嗽。指晨起作咳,或晨间咳嗽加剧者。多因气动宿痰、食积所致。《增补万病回春·咳嗽》:“早晨嗽者,胃中有食积也。”《类证治裁》:“清晨嗽、为气动宿痰,二陈汤加贝母、枳壳、桑白皮、枇杷叶、橘红。”《
病证名。风林寺《女科秘宝》:“经来小便痛如刀割,此血淋也。先用牛膝汤(牛膝、麝香、乳香)一剂,后用海金砂丸(海金砂、猪苓、泽泻、白术、车前子、木通、萆薢,为末,米湖小丸,空心下百丸。”
表里同病类型之一。症见发热无汗、头项强痛、烦躁恶热,甚或发狂,腹胀便秘,舌苔干燥,脉象滑数。多因表邪未解,内有宿食积热或兼其他停痰积滞所致。法当表里双解。
形气相失之一种,指形质羸瘦而气盛喘促的病态。人体以元气为本,正常人元气充足虽形体瘦小,仍属健康。若因疾病的缘故,形肉大脱,喘急气满,元气无所依附者,为气胜形,是垂危之候。《灵枢·寿夭刚柔》:“平人而气
《疡医大全》卷八方。雄黄、朱砂各二钱,牛黄、麝香各二分。为细末,猪胆汁调敷患处。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赤紫丹瘤,缠喉风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