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作鬲消。即上消。《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张志聪注:“鬲消者,鬲上之津液耗竭而为消渴也。”详上消条。
①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紫珠之别名。②见《安徽中草药》。为墨旱莲之别名。各详该条。
指金元时期(1115~1368年)的刘完素(守真)、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等四个著名的医学家。在学术上,他们各有特点,代表了四个不同的学派:刘完素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
出《本草经集注》。为雌黄之别名,详该条。
按诊。病人自觉足胫冷,或医生按之较正常冷,主阳虚。
证名。指目睛上视。《灵枢·癫狂》:“癫疾始生,光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
由失血、贫血或肝血不足而内生的风证。参虚风内动条。
见焦氏喉科枕秘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錾菜之别名,详该条。
指处女膜。出《洞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