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菜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歪头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歪头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橙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暑令感受湿邪所致的眩晕。有湿热与寒湿之分(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详寒湿眩晕、湿热眩晕条。
乳母忧思气结哺儿,令儿致病。因思则伤脾,儿饮其乳,则病吐泻腹胀,面黄而啼(《证治准绳》)。
《传信适用方》卷二方。炒罂粟壳、当归各四两,炒甘草二两,赤芍药、酸石榴皮、炒地榆各一两。为粗末,每次三钱,水煎,食前服。治痢疾脓血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噤口不食。
见《中药志》。为槟榔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卤碱,详该条。
【介绍】:见卢之颐条。
病名。出明·张洁《仁术便览》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阳气重叠过甚,必然向对立的阴气方面转化。参重阴必阳条。
病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睥生痰核。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