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莼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凤眼果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命门。见该条。
即穴位刺激结扎疗法,见该条。
①指膻中。见气海条。②膻中穴别名。见《类经图翼》。详膻中条。
书名。8卷。清·黄凯钧撰。刊于1812年。计有《一览延龄》、《橘旁杂论》、《上池涓滴》、《肘后偶钞》、《证治指南》、《药笼小品》等6种。本书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辨证治疗、辨药等多方面的心得,内容
治疗大肠实热所致的痢证、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以及便血诸证的方法。多以清热解毒与凉血或行气药相配合,从而达到清热、去湿、止血、止泻、止痛等目的。常用如白头翁汤、芍药汤等。
出《脉经》。亦名双生、骈胎。指妇人一次怀二胎。
见医要集览条。
病证名。①婴儿禀赋不足,感受风寒而引起的抽掣。《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二:“子在胞胎,禀受不足,肝心经虚。其及始生,乳养无法,触冒外风,或因断脐,疮痂未敛,风邪一入,则令脏腑虚弱,经络不通,蕴结为热,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