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诊指纹

诊指纹

小儿诊法之一。诊察食指掌面的表浅小静脉。幼儿皮肤薄嫩,指纹比较明显,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切诊。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是从《灵枢》诊鱼际脉法发展而来,主要是观察指纹的颜色和充盈度。医者用左手食、拇二指握小儿食指末端,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上由指端向指根部轻轻推动,使指纹更为显现,然后察看。正常指纹是红黄隐隐而鲜明,一般不超过第一指节(风关)。病变情况下,指纹浮现,多属表证,沉着多属里证。色淡多属虚证寒证,紫红多属热证,青紫可见于惊风风寒、痛证、伤食风痰等,黑色多属血瘀。指纹伸出中节(气关),示病情较重,延伸至指尖(命关),则更为险重。近代研究,认为指纹的变化,与静脉压有关,静脉压愈高,指纹充盈度就愈大,也就愈向指尖方向伸延。指纹的色泽,又与缺氧、贫血等病理变化有关。因此,指纹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病变的性质和轻重

猜你喜欢

  • 新刻温隐居仙方前集

    书名。系《温隐居海上仙方》的一种传本。详该条。

  • 惊疳

    见《婴童百问》。即心疳。见该条。

  • 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

    见医学初阶条。

  • 漏瘤

    病名。见清·张绍棠《增广灵验验方新编》卷十一。指瘤体日久时出黄水,愈而复发,痒不可忍者。宜以白油膏外敷之。

  • 拔罐法

    是用排除杯、筒或罐内空气,以产生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代有以兽角或竹筒为工具的,所以又称为“角法”或“火罐”气;并有称为吸筒疗法及拔筒法者。通常多用竹筒,或陶瓷、玻璃等制成。它是通过

  • 然谷

    经穴名。代号KI2。出《灵枢·本输》。别名龙渊,然骨。属足少阴肾经。荥(火)穴。位于足内侧缘,舟骨粗隆下缘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并有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通过。主治喉痹,

  • 穴位贴敷疗法

    应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使之局部充血或起泡的治疗方法。《针灸资生经》:“治疟之方甚多,……乡居人多用旱莲草推碎,置于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于故帛,未灸即起小泡,

  • 惊痰

    痰证之一。因痰迷心窍所致。《证治汇补·痰证》:“迷于心为心痛,惊悸,怔忡,恍惚,梦寐奇怪,妄言见祟,癫狂癎瘖,名曰惊痰。”亦指受惊而痰结胸腹者。《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惊痰,因惊痰结成块在胸腹,

  • 无瘢痕灸

    灸法名。即非化脓灸,见该条。

  • 金运临酉

    运气术语。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乙为金运,酉为金的正位,中运金与岁支酉同气,故所指即乙酉年为岁会。参岁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