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热崩漏

血热崩漏

病证名。多因素体阳盛,过嗜辛辣,或感受热邪,或五志化火热郁于内,损伤冲任,迫血妄行;或忿怒伤肝肝经火炽,血失所藏等,以致经血妄动。症见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沥日久不止,血色深红,稠粘,面赤口渴烦躁不寐头晕等。治宜清热凉血止血。方用清热固经汤。如兼气虚者,加沙参、黄芪;口渴,加麦冬、花粉;若见胸胁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者,为肝经火炽,治宜平肝清热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生姜,加炒蒲黄血余炭益母草香附炭之类。

猜你喜欢

  • 毛世洪

    【介绍】:清代医家。字达可,又字枫山。武林(浙江杭县)人。善于脉诊,辑有《济世养生集、便易经验集》(又称《养生经验合集》)等书。

  • ①五音之一。肝者角,其音调畅中正,长而直。②五不女之一。详五不女条。③古时用兽角制成的杯罐作拔罐工具,故名。据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物《五十二病方》载:“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枣(核)者方:以小角角

  • 奶母草

    见《卫生简报》(3):11,1971。为飞扬草之别名,详该条。

  • 真珠翳

    病证名。《仁斋直指方》。指黑睛翳如碎米、真珠者。详翳条。

  • 远近配穴法

    指以局部与远道相结合的配穴方法。如胃痛取中脘、胃俞为近取;内关、足三里为远取;两相结合,即为远近配穴法。

  • 食已即吐

    证名。指进食后片刻即吐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卷下:“经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所谓阴阳反作,气逆不从,食虽入

  • 蚕衣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即蚕蜕,详该条。

  • 形胜色

    形色不相称的证象。《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把人按五行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形。所属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如木形人色见黄,为木胜土;火形人色见白为火胜金,称为形胜色。这种附会的说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 火薪脉

    脉象。脉来如火燃薪,焰势浮盛而无根。《素问·大奇论》:“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

  • 瘕疝

    病名。即疝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