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两蹻脉之简称。《灵枢·脉度》:“蹻脉安起安止?”“蹻脉有阴阳……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意指蹻脉有阴蹻、阳蹻的区别,男子以阳蹻为经,阴蹻为络;女子以阴蹻为经,阳蹻为
见素问遗篇条。
见《本草纲目》。为牵牛子之种皮呈淡黄白色者,详该条。
即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见该条。
①《幼科发挥》卷三方。苍术(米泔浸)、厚朴、陈皮、猪苓、泽泻、白术、茯苓各一两,甘草、官桂、草果仁各三钱。为末,面糊为丸,麻子大,米汤送下。治小儿一身尽肿。②即胃苓汤作水丸,治证同。见胃苓汤条。
证名。出《外科正宗》。即五损。见该条。
病证名。小儿消渴证之一。又名肾消。《幼科铁镜》:“消浊,火动消肾,移热于膀胱。”《幼幼集成》:“乃上消之传变,肺胃之热久不清,乃至动而消肾,移热于膀胱,小便浑浊,色如膏脂,名曰下消。”治宜滋阴清热。用
《疡医大全》卷二十方。当归、白芍药、川芎、麦门冬、通草、炒穿山甲、炒漏芦、天花粉、甘草、茯苓、熟地黄、王不留行各一钱。水煎服。治乳汁缺少。
【介绍】:见张孝培条。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