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培补脾土。用补益脾气的药物,以增强或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的方法。参见健脾条。
妇科专著,6卷。清·徐大椿(灵胎)撰。约成书于1764年。此书系《徐灵胎医略六书》之一。设调经、种子、胎前、临产和产后五门。广摘历代医家对女科证治之医论。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阐述颇具特色,强调辨证施治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疸》。多因湿与热搏,郁而发黄。属阳黄范畴。《伤寒全生集·辨伤寒发黄》:“湿热发黄,一身尽痛,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色如熏黄,暗而不明也。”湿重于热者,兼见头重身倦,胸脘痞满,治宜利
《素问》篇名。五运,即五行之气,因其变化运行,故名。本文介绍了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循行规律,以及五运的由来和六气的作用。文中又指出人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即谓“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的道理。
见《中药志》。为冰片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介绍】:见柯琴条。
【介绍】:宋代医家。著《小儿药证》一卷,已佚。现有从《医方类聚》的辑本。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救必应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阳交,见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牛膝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