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痈

脾痈

病名。①指位于章门穴处的痈。章门穴为脾经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章门隐隐而痛者,脾疽也。上肉微起者,脾痈也。”此证由过食生冷兼内蕴湿热,或瘀血瘀滞脾经而成。症见腹胀咽干小便短涩。治宜利下攻瘀,用大黄汤、赤豆苡仁汤二方合用,腹胀全消宜六君子汤补脾调理。参见胃痈条。②出《外科启玄》卷五。指发于肩贞臑俞二穴之外痈,证治见外痈条。

猜你喜欢

  • 中闸

    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脐下4寸(中极)旁开0.2寸处。主治子宫脱垂。直刺0.5~0.7寸。

  • 燥热伤肺

    燥热之邪,伤耗肺津,使肺气不得宣降而发病。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缠喉难出,鼻燥咽干,舌红少津,苔薄白而干,脉浮细而数,或右寸独大。常伴潮热、头痛、大便秘结等。治宜轻宣润燥。

  • 良方集腋

    书名。又名《良方集腋合璧》。2卷(又有4卷本)。清·谢元庆编集。刊于1842年。本书是民间验方汇编的一种,分为头面、耳目、口鼻齿舌等32门,集录约400余方,选方颇精。

  • 肩骱迭下

    病名。见《接骨全书》。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 穿骨风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尖尾风之别名,详该条。

  • 四儿风

    见《分类草药性》。为大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 天吊风

    出《医学正传》即慢惊风。详该条。

  • 百骸

    骸,骨骼。百骸,统指全身骨骼。《医门法律》卷一:“人之五官百骸,赅而存者,神之居耳。”

  • 次指

    即手之第二指。

  • 夏令麻疹

    夏暑季节出现的麻疹,与冬春时节发病者不尽相同。夏季炎热,腠理松,汗易出,肺气通畅而咳嗽轻,且麻毒易于透达而疹密。初期宜辛凉轻剂,用银翘散加减;热重者用辛凉重剂,如白虎汤加蝉蜕、浮萍;疹后阴伤者,用增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