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漏

胎漏

病证名。见《素问病机宜保命集》。亦名漏胎胞漏漏胞漱经胎满。①《医学入门》:“不通而下血者为胎漏。”孕后因气血虚弱、肾虚血热等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症见阴道不时下血、量少或按月来血点滴,并无腰痠腹痛小腹下坠等。气虚者,兼见精神萎糜,少气懒言,宜补气安胎,用举元煎阿胶血虚者,兼见面色淡黄、神疲乏力,宜补血安胎,用胎元饮;肾虚者,兼见头晕耳鸣,尿频,宜固肾安胎,用寿胎丸;血热者,兼见口干咽燥、心烦不宁,宜清热凉血安胎,用保阴煎。②指激经。《三科辑要·妇科辑要》:“激经即胎漏,孕后仍行经也,此血有余,无他症不必治。”

猜你喜欢

  • 不内外因

    病因分类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圻,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实际上亦属致病外因的范围。

  • 江苏金钱草

    见《中药通报》5(1):27,1959。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 猕猴桃叶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的叶。苦,凉。清热解毒。治乳痈,鲜叶一握和酒糟、红糖捣烂,加热外敷,早晚各换一次;治烫伤,鲜叶加石灰少许捣

  • 破皮疮

    病名。皮肤慢性溃疡之一。见《医门补要》卷上。多由素体虚弱或病后脾虚,湿邪浸淫所致。患处皮破肉烂,色黑形陷,滋水淋漓,不易生肌,顽固难愈。治宜健脾渗湿为主。内服除湿胃苓汤。外搽生肌散。

  • 蟋蟀草

    见《嘉兴府志》。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 骨槽风

    病名。见《证治准绳·疡医》。又名穿腮毒、穿腮发。多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二经风火邪毒上灼而成。或病久脾阳虚衰,无力托毒外出而致者。初起于耳前,并连及腮颊,痛引筋骨,隐隐于皮肤之内,略有小核,渐大如胡桃

  • 视物倒置

    证名。清·陈士铎《石室秘籙》:“视各物倒置,人又无病。”参见目妄见、视惑等条。

  • 叶子雨

    【介绍】:见叶霖条。

  • 经水

    ①喻人身经脉。《素问·离合真邪论》:“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②月经的别称。③《灵枢经》篇名。本文

  • 俞正燮

    【生卒】:1775~1840【介绍】:清代考据学家。字理初。安徽黟县人。道光举人,晚年主讲江宁惜阴书院,除致力于经书外,对史学也研精覃思,对医学、天文尤所穷究。撰有《癸巳存稿》、《癸巳类稿》等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