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产金丹

胎产金丹

①《仙拈集》卷三方。当归川芎白芍药人参赤石脂白术茯苓桂心藁本白薇白芷牡丹皮延胡索没药甘草各一两。赤石脂、没药另研,余药酒浸,烘干为末,取十五两;再取香附水浸炒为末十五两,共和匀,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至三丸。治经闭,身体麻木疼痛,头昏脚肿血淋白带不孕(白水送下);血崩(童便或开水送下);血晕(当归、川芎煎汤送下);产后儿枕痛(山楂、黑糖煎汤送下);胞衣不下(干姜煎汤送下)。②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当归、白薇、藁本、茯苓、艾叶炭、延胡索(醋制)、人参、煅赤石脂、牡丹皮、青蒿、白术(麸炒)、益母草各60克,熟地黄、制鳖甲、香附(醋制)各120克,肉桂、制没药各36克,甘草、五味子(酒蒸)各30克,沉香18克,紫河车一具。先将紫河车用整黄柏120克,黄酒1千克同煮,去黄柏,后将紫河车与余药共串一处晒干,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服9克。功能助气养血安胎。治屡经小产胎动不安脾胃虚弱胎前漏血,腰腿痠痛,四肢浮肿产后血晕,气血双亏,发冷发烧,不思饮食,自汗盗汗骨蒸潮热

猜你喜欢

  • 久喑(yīn 音)

    病证名。指久病而致的失音。其证因久病逐渐而来,多因肺燥津伤,或肺肾阴虚,咽喉失于滋润而成。肺燥宜清润,用清燥救肺汤;阴虚宜滋阴,用百合固金汤。参见肾怯失音条。

  • 下马仙

    见《本草纲目》。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 痢后风

    痢疾的一种继发症。又名痢风。主症为两脚酸软,不能行走。《证治要诀·痢》:“痢后风:因痢后下虚,不善调将(一作摄),或多行,或房劳,或感外邪,致两脚酸软,若痛若痹。”治宜扶正祛邪,活血脉,壮筋骨。方用大

  • 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之简称,详该条。

  • 足踏法

    正骨法。出《陈氏秘传》。适用于肩关节脱臼的整复。以左肩关节脱臼为例:令患者仰卧,医者坐患者左膝之侧,曲其左足,踏着患者左腋下,用带缚患腕上部,系于医者腰间,然后医者扶平患者之肘,起身向后仰,徐徐拔伸患

  • 击探天鼓

    保健气功的一组动作。又名击天鼓。两手掌掩耳,手指置脑后,用食指压住中指,再滑下轻弹后脑部,耳内如有击鼓之声。有清醒头脑,预防耳疾等作用。《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九:“天鼓者,耳中声也。举两手心紧掩耳门,

  • 脚板蒿

    见《湖南民间药物资料》。为牡蒿之别名,详该条。

  • 肝疔

    病名。①《外科启玄》卷二:“其色青,其形生于肝脏部位,足之大趾端,胁肋之次,其症寒热头项痛,眼中有火光感,口苦胁痛,小便难,面青,宜用小柴胡汤内加托里解毒之剂。”②紫靥疔之又名。见该条。

  • 蓝矾

    见《中药材手册》。为胆矾之别名,详该条。

  • 痘疹广金镜录

    书名。3卷。清·汪琥撰。约刊于17世纪。本书根据《痘疹金镜录》予以补充修订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