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轻微发热。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论条辨》:“翕翕发热,乃形容热候之轻微。”《内外伤辨·辨寒热》:“翕翕发热,又为之拂拂发热,发于皮毛之上,如羽毛之拂,明其热在表也。”为太阳中风
见《浙江中药手册》。又名血藤、大活血、大血通、血木通。为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的茎藤。主产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苏。苦,
因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类劳损。《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指虚劳病九种危重证候。即手足色青,四肢久肿,脉枯齿干,声音散漫,鼻孔虚张,唇寒宣露,唇肿齿焦,手循衣缝,汗出不流,舌卷卵缩。供参。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奇穴,名小儿疳瘦;《腧穴学概要》称小儿疳痢。位于尾
小儿推拿方法。操作方法有:①用运法由小儿拇指指腹部的脾经穴起,沿手掌的掌根和尺侧部,至小指指腹部的肾经穴。因脾属土,肾属水,故名。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尿频,小便赤涩等症。《小儿按摩经·手诀》
出《神农本草经》。为马蔺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郭照乾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虫白蜡,详该条。
①指用火烧针。又称焠针、火针。《灵枢·经筋》篇在论述经筋痹症的治疗时,用“燔针劫刺”的方法也就是将针以火烧红后,迅速地刺入选取的刺激部位,旋即拔出的一种疗法。明代吴鹤皋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解中称:“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