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鬼针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尔雅》。为芦花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端,又足太阴各一壮。”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将前者列作奇穴,名脐上下五分。并治肠炎,下痢,水肿,疝痛,肠雷鸣,腹直肌痉挛,腹部膨胀,
孕育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幼体。详胎条。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英翰。福建闽侯人。先学儒后学医,并专心痘疹科。汇集各家著述,编有《痘经会成保婴慈幼录》一书。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人迎,见该条。
出《岭南杂记》。为睡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维道,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