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小儿则条。
古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又名瘴毒脚气。详该条。
病名。指身体面目皆变黄的病证。即黄疸。《太平圣惠方·黄病论》:“黄病者,一身尽疼发热,面色洞黄,七八日后壮热,口里有血,当下之,如猪肝状,其人小腹满急。若其人眼睛涩疼,鼻骨痛,两膊及项强,腰背急,即是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
啘通“哕”。指干呕。《类证活人书》卷十:“干呕者,令人所谓啘也。”《医经溯洄集·呕吐干呕哕咳逆辨》:“夫啘与哕,盖字异而音义俱同者也。”详见哕、干呕等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算盘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灸素难要旨条。
《灵枢经》篇名。篇中的内容,认为是先师传授下来的宝贵心得,故名。主要论述问诊与望诊的重要性,与其在治疗上的关系。列举望诊可从肢体五官的形态外候测知内脏的大小、强弱以及生理功能的变化,并提示医生临病要根
【介绍】:明代医家。字瑞芝。江西金谿人。以医术起家,在当地闻名,曾任职太医院。著撰《古今医鉴》,由其子廷贤编续而成。
《症因脉治》卷三方。桂枝、白芍药、甘草、黄芪、生姜、大枣。水煎服,须臾饮热稀粥,取微汗。治黄疸脉浮宜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