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
大腿。《素问·金匮真言论》:“病在肾,俞在腰股。”
大腿。《素问·金匮真言论》:“病在肾,俞在腰股。”
①指耻骨联合。又名下横骨、盖骨。《灵枢·骨度》:“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②指附于舌根的舌骨。《灵枢·忧恚无言》:“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③经穴名,代号KI1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下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章门,见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金银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钉翳根深,由心肝留热,致目疼生翳,久则如银钉头入黑睛。……宜石决明散。”即钉翳。详该条。
《苏沈良方》卷十方。朱砂一两,牛黄、冰片、麝香各一分,金箔十四片,粉霜、铅粉各一钱,蜡二两,巴豆一百二十个。为细末,制丸,弹子大,每服三至十丸,夜半后入冰片,米汤送下。治小儿正虚夹积,潮热寒热,脘腹胀
病证名。绝同厥。指产妇临产时出现昏不识人,四肢厥冷的症候。清·许廷哲《保产要旨》:“临产儿未生下,忽然晕绝者,此因痛极气闷也。急用生半夏面,米糊为小丸豆大,纳鼻中即醒。”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结核多见于颈部,亦可见于腋部或腹股沟,局部红热疼痛,并可伴见发热恶寒。常见于头面生疮、目赤咽痛、齿龈肿痛、耳或其它疮疹余毒等症。治疗宜清热疏风,解毒散结,宜四顺清凉饮、五味消毒
刺法。指入针得气后,用大指、次指捏住针头,用中指侧压针身使之成弯弓之状,以使气行的办法。《针灸问对》:“下针至地,复出人部,补泻务待气至,如欲上行,将大指次指捻住针头,不得转动,却用中指将针腰轻轻按之
即劳倦。详该条。
证名。指饮食厚味,恼怒忧思,酿热化火所致的呕吐。《症因脉治·呕吐论》:“胃火呕吐之症,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五心烦热,夜卧不宁,口中干渴,二便阻涩。……胃火呕吐之治,胃火旺,家秘清胃汤合栀连平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