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医官
①宋代翰林医官院医官职称,系一般下级之医官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②辽时医官的名称。
①宋代翰林医官院医官职称,系一般下级之医官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②辽时医官的名称。
①指人中沟。出《灵枢·经脉》,又名水沟。在鼻下方、唇上方的皮肤纵沟部,为手足阳明经与督脉交会之处。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膀胱和子宫的参考。②水沟穴的别名,见《针灸资生经》。详水沟条。
【介绍】:见顾元交条。
见《本草纲目》。为扁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称脾肾泄。指五更泄之因脾肾虚弱者。《丹溪心法·泄泻》:“但得日间上半夜无事,近五更,其泻复作,此病在肾。俗呼为脾肾泻。分水饮下二神丸及椒朴丸,或平胃散下小茴香丸。病久而重,其人虚甚,宜椒附汤。
痿证之一。《证治汇补·痿躄章》:“食积痿者,饮食太过,妨碍道路,升降失常,脾气不得运于四肢,手足软弱,或腹膨胀痛,或噁心暖气,右手脉洪弦滑者,宜运脾消导,从食积治,俟食消积化,然后补脾。”宜木香槟榔丸
口腔的上壁。详腭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石见穿之别名,详该条。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
方书名。2卷。明·张时做辑。刊于1550年。本书系作者据佚名氏《急救方》书中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加以增删订正而成。全书共分五绝死、虚劳诸风、伤寒时疫、中诸毒等39篇。与《摄生众妙方》合刻问世。
①小儿指纹的诊断部位之一。指纹透达食指第三节为命关,表示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故名。②经外穴名。见《扁鹊心书》。位于胁下,以中脘穴至乳中穴连线为底边,向外侧作一等边三角形,其顶角是穴。③推拿部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