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鬲
即膈。《伤科补要》:“膈者,胸下腹上之界内之膜也,俗名罗膈。”
即膈。《伤科补要》:“膈者,胸下腹上之界内之膜也,俗名罗膈。”
见《贵州药用植物目录》。为大飞扬之别名,详该条。
见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条。
证名。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即目昏。详该条。
即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详各条。
骨伤治法之一。见《伤科汇纂》卷一。即正骨手法。详该条。
见幼科发挥条。
书名。上海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用中医的理论比较系统地归纳了中医外科学(包括皮肤病、痔漏、瘿瘤等病在内)的基本内容。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古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机构。始建于南北朝时期,隋唐臻于完备。以医疗为主,教学次之。唐时,属太常寺。在校师生多达300余人。由太医署令、丞等负责管理。分设医、针、按摩和咒禁等部门,医又分为体疗、疮肿、少小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金雀花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热病》。①即口渴症。《证治准绳·杂病》:“口燥咽干,此寻常渴,非三消证。”②指自觉口中干燥少津但不欲饮水之症。《景岳全书·传忠录》:“凡病人问其渴否,则曰口渴。问其欲汤水否,则曰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