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名。又名成骨。即胫骨。参胻骨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漏芦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银海精微》:“乌轮赤晕,刺痛浮肿,此肝热也。”即抱轮红。详该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金刚散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即厉痈。见该条。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杜仲藤之别名,详杜仲藤条。
即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见该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又名牙龈胬肉。多由阳明湿热熏蒸所致。症见齿龈间渐生胬肉,致齿牙壅叠不齐。治宜清热除湿。可选用清胃散、甘露消毒丹、三仁汤、温胆汤等加减。或可用生地黄汁一杯,皂角数片,
把药物研制成干燥而极细的粉末,点于眼内。粉末制作要求很严,药物纯净,研制后先试放于舌上,若溶化而无渣滓方能使用。眼科用以消炎退肿去翳。
【介绍】:明代医生。字克企。原籍姑苏(今江苏苏州)。祖父严道通,以医业起家,后来迁居金陵(今南京一带)。永乐(1403~1424年)年间,在太医院学医,后行医,有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