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绿萼梅花

绿萼梅花

出《本草纲目拾遗》。又名白梅花绿梅花。为蔷薇科植物绿萼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 var.viridicalyx Makino的花蕾。主产江苏、浙江。酸、涩,平。入肝、胃经疏肝解郁和胃化痰。①治肝气郁结,脘痛,胸闷,食欲不振,梅核气。煎服:3~6克。②治瘰疬。鸡蛋开一孔,入本品7朵,封口,蒸熟,去花食蛋,每日1枚,连服七日。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猜你喜欢

  • 青阳参

    见《云南中草药选》。即青羊参,详该条。

  • 毓麟芝室痘疹玉髓图像注解

    见痘疹全书条。

  • 孙东宿

    【介绍】:见孙一奎条。

  • 黑鱼

    见《日用本草》。即鳢鱼,详该条。

  • 独脚丝茅

    见《江西中药》。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 黑陷

    痘证五陷之一。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其特点为痘疮晕脚干枯,中有黑脐。为毒火内盛,营血干枯所致。治宜凉血解毒,泄火清营。用清瘟败毒饮。

  • 妊娠病

    指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出《诸病源候论》。亦名胎前病。

  • 瘀血灌睛证

    病证名。①泛指由血瘀所引起的眼疾。《证治准绳·杂病》:“乃血灌睛中瘀塞不通,在睥则肿胀如杯,椒疮之患。在珠则白轮涌起,凝脂翳、黄膜上冲、痕成窟、花翳白陷、鹘眼凝睛等恶证出也。”“凡见白珠赤紫,睥肿虬筋

  • 夹热腹痛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又名挟热痛。小儿热邪内积、气机不畅而致的腹痛。症见腹痛伴有面赤唇红,壮热烦躁、手足心热、多发于夜。治宜清热理气。用四顺清凉饮(白芍、当归、大黄、甘草)加青皮、枳壳,亦可针刺行间

  • 蛔虫病

    病证名。蛔虫又名蚘、长虫、蚘虫。状如蚯蚓,寄生在小肠内。静止时无自觉症状。在初期或有发热、咳嗽。肠蛔虫病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流涎,腹痛,易激怒,梦惊,夜间磨牙,鼻痒,偶有惊厥等症。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