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络之研究

经络之研究

经络著作。日本·长滨善夫、丸山昌郎编于1950年,承淡安译于1955年。作者根据其在临床上发现的一位眼科病人,在针刺各经络的原穴时,所表现的感传现象基本上与十二经脉的走行一致,而得出了经络确实存在的结论。本书即其考察报告的总结,书中附有若干图表。1955年由千顷堂书局出版。

猜你喜欢

  • 山角骨伤

    病名。即颞骨部损伤。《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凡有跌打损伤……瘀血凝聚疼痛,或昏迷目闭,身软而不能起,声气短少,语言不出,心中忙乱,睡卧喘促,饮食少进。”治疗详见脑骨伤条。

  • 盘肠生

    见《张氏医通》卷十。又名推肠生、蟠肠生、盘肠献花、盘肠产、盆肠生、催肠生。过去一般认为产母平日气虚,临产时努挣,浑身气血下注,以致肠随儿下,儿下后肠仍不收。相当于临产时产妇直肠脱出。宋·陈选《妇科秘兰

  • 姚宜仲

    【介绍】:明代医家。盱江(今江西汝水)人。世医出身,承继家业,尤其善于诊脉。著有《诊脉指要》一书,已佚。

  • 刺楸皮

    见《陕西中草药》。为刺楸树皮之简称,详该条。

  • 震耳

    病证名。又名囊耳。《证治准绳·杂病》:“震耳,耳内虚鸣,常出青脓。”多由肝胆湿热所致。耳中有青色脓液溢出,或兼见肝胆湿热症状,如口苦,舌苔黄厚等。治宜清热除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如大便秘结,宜清肝泄热

  • 肝虚寒

    指肝经气虚而寒。寒凝肝脉的部分症状。《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厥阴经也。病若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名曰肝虚寒也。”治以暖肝或温肝散寒法。

  • 瘊子

    俗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千日疮。详该条。

  • 麻子仁

    出《伤寒论》。为火麻仁之别名,详该条。

  • 镏洪

    【介绍】:金代医家。号瑞泉野叟。盱眙人。著有《伤寒心要》一书。

  • 房劳胁痛

    证名。为因房劳过度而引致的胸胁疼痛。《医碥·胁肋痛》:“房劳伤肾,气虚血滞,胸胁多有隐隐作痛,宜补肾加芎归之类和血。”《辨证录·胁痛》:“房劳之后胁痛,其亏于精者更多,乌可重治肝而轻治肾哉!方用填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