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热汗。《景岳全书·杂证谟》:“阳汗者,热汗也。……阳证自汗或盗汗者,但察其脉证有火,或夜热烦渴,或便热喜冷之类,皆阳盛阴虚也。宜当归六黄汤为第一,保阴煎亦妙。其或阴分虽有微火而不甚者,宜一阴煎
泛指体内细小的骨骼,如腕骨、跗骨等。
又名肉腠、分、分理。肌肉的纹理。《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肌腠疮疡。”
八方。《素问·五运行大论》:“临观八极。”张志聪注:“地之八方也。”
即前囟。见囟条。
病证名。出《育婴秘诀》。为感受风寒暑湿之气而致的病证。即春伤风,夏伤暑,秋伤湿,冬伤寒。此四时之正气病。小儿失其调理,尤易感之,嫩弱之故。治法与大人同,但剂应小。参见四时感冒条。
出《本草图经》。为马蔺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指婚后不孕,不生子女。
舌根灰色,中红,尖黄苔。为肠胃燥热,阴液耗伤之候。症见发热,口渴,谵语,大便秘结。宜急下存阴(见《伤寒舌鉴》)。
即栀子豉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