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手足筋脉拘挛收紧难以屈伸。出《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伤寒论大全》卷三:“四肢拘急,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如踡卧恶风之貌,四肢者,诸阳之本,盖因发汗亡阳,阳虚是有其证也。”《伤
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6卷(一作12卷)。清·喻昌撰于1658年。本书结合临床病证,正面阐述辨证论治的法则(即所谓“法”),并明确指出一般医生在辨证治疗上易犯之错误,提示禁例(即所谓“律”),故以“法律”为其书
见《云南中草药》。为挖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行后期证型之一。亦名血寒经迟。多因经产之时,感受寒凉,寒邪乘虚侵入胞宫,血为寒滞,运行失常所致。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绞痛,得热痛减,面色青白,形寒畏冷。治宜温经行滞。方用温经汤(《金匮
【介绍】:宋代医家。字方叔。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擅长外科,著有《疡医方论》、《疡医本草》,均佚。
【介绍】:晋代医生。字德如。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精研本草及医方。
证名。指定睛直视。多因风热袭络,肝风内动所致。《小儿药证直诀》:“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皆俱紧,不能转视,故目直也。”因热者,治宜清肝泻热,用泻青丸;风邪袭络者,宜熄风之剂,如钩藤、桑枝、全蝎之类。
病证名。①《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更有茧唇一症,又名紧唇,又名藩唇。其状口唇紧小,不能开合,不能饮食。”详茧唇条。②指唇疮所致口唇紧急,难于开合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
证名。指皮肤肌表发热。《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寿世保元·发热》:“伤寒发热,是寒邪入卫,与阳气交争,而为外热。阳气主外,为寒所薄,而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