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病因和病理均属热而表现出寒的假象。参见真热假寒条。
即肝肾同源。古代根据五行学说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认为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故称。详肝肾同源条。
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的合称。《医学入门》:“言子午八法者,子午流注兼奇经八法也。”
见《异授眼科》。即外眦。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KI1。出《灵枢·本输》。别名地冲。属足少阴肾经。井(木)穴。位于足掌心,第二、三跖骨间,当路足时呈凹陷处;或于足底中线的前、中1/3交点处取穴。布有第二趾底总神经深层为足底弓。主治昏厥,
①出《神农本草经》。为徐长卿之别名。②出《本草经集注》。为银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胃津。详该条。
骨名。又名预颅,即颅。指头部骨骼,由脑颅骨与面颅骨构成。
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风热毒气,客于腠理,热毒搏于血气,蒸发于外,其皮上热而赤,如丹之涂,故谓之丹也。”详有关丹病各条。
病名。为乳蛾之一种。小儿多患之,小儿形气未充,脏腑柔弱,易为外邪所感,邪毒虽不盛,然常留滞咽喉,凝聚不散,肿而为蛾。《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胎生本原不足所致。”症见喉核一侧或两侧肿大,触之石硬,微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