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璇玑条。
经穴分类名。见《医学入门》。即经外奇穴,详该条。
面色憔悴无华。为慢性病容,系久病脏腑气血耗伤所致。
病名。外阴部炎症,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甚至溃疡,起脓泡,分泌物增多。若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或有皲裂。多因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属带下、阴痒、阴疮范畴。宜清肝泻火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用熏洗药方:苦
病名。见《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咽喉经验秘传》:“牙痈一名牙蜞风。初起有小块,生于根肉上,或上或下,或内或外,其状高硬。”即牙痈。详该条。
证名,见《华氏中藏经·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治》。结,指邪气结聚,亦有作急结解。小腹结痛,可见于下焦多种疾患,如瘀结膀胱,寒凝下焦,滞积肠腑及邪气入肾与血室等。
病证名。指患血崩而兼带下。《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妇人脏腑久冷,素有赤白带下,复因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以致暴下,二者兼作,故谓经血暴下兼带下也”。治宜补气摄血止带。方用地榆汤(《圣济总录》:“
《内经》刺法分类。又称十二节刺。《灵枢·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指针刺方法可分为十二节要,以适应治疗十二经的不同病症。计分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刺、浮刺、阴刺、傍
①经外奇穴名。《千金翼方》:“多汗,四肢不举少力,灸横纹五十壮,在侠脐相去七寸。”②推拿穴位名。详大横纹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篇》。又称小便频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