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疮疡辨痛

疮疡辨痛

见《外科启玄》卷一。用以判断疮疡的深浅、轻重虚实。罹患疮疡后,由于病邪内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不通,而发生疼痛。临证须辨痛的性质:轻痛者浅在皮肤肌肉,常先肿而后痛;重痛者深在筋骨,常先痛而后肿;痛而喜按,按则痛减者为虚痛;痛而拒按,按则痛剧,皮色青紫为实痛;皮色不变,痛有定处,酸痛而不热,得暖则痛减为寒痛;皮色焮赤,灼热疼痛,遇凉则痛减为热痛。

猜你喜欢

  • 金蛇

    出《本草拾遗》。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 滑肉门

    经穴名。代号ST2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上1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三寸。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胃痛,

  • 吴鹤皋

    【介绍】:见吴昆条。

  • 鼻痠

    病名。指鼻内有痠感。《古今医统》:“鼻痠,乃痰火所为,宜凉膈散加荆芥穗、桔梗之类。”

  • 木郁化火

    五行归类中,肝属木,木郁即肝郁,由于肝郁引起肝阴亏损,或素有内热而出现肝火症状,故称。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面赤、目痛、呕血、咳血,性情暴躁,甚则发狂等。

  • 鹿耳苓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 平补

    补法之一。属缓补法。即用甘平和缓的补益药治疗疾病,多用于上焦久病、体质虚弱、病势发展较慢者。如心虚血少,惊悸失眠,用平补正心丸。

  • 璺启

    运气术语。运气中六气变化之一。微裂未破为璺;拆开为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谓五运六气中,当厥阴之气到来,生气旺盛,使万物萌芽生长,故名。

  • 新感温病

    指四时中感受外邪,随感随发的温病。又称“外感温病”。明·汪石山曰:“有不因于伤寒而病渴者,此特春温之气,可名曰春温。如冬之伤寒、秋之伤湿,夏之中暑相同,此新感之温病也。”新感温病初起病邪在表,主要症状

  • 寒挛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