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两脚小腿部浮肿的症象。《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胜,火气内郁,……头重、足胫胕肿。”《类经·六气相胜病治》:“脾胃不能胜湿,则足胫胕肿。”本证可见于水肿、脚气等证。
见《类证治裁》卷七。即归芍异功汤作散剂。治证同。见归芍异功汤条。
古病名。出《灵枢·经脉》。胗,“唇疡也”(《说文解字》)。详唇疮条。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作水丸。治证同。见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条。
书名。朱琏编。共分5篇:第一篇绪论;第二篇针灸治疗原理;第三篇为孔穴总论及针术,灸术方法;第四篇孔穴各论,按全身各部位分述孔穴的位置和主治;第五篇为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书末附以新中国医学者对针灸的研究
病名。①指冬令感受寒邪而即发的疾患。《伤寒全生集》卷一:“夫伤寒者,自霜降后至春分前,天令严寒,水冰地冻而成杀厉之气,人触犯之,即时病者,为正伤寒。”《医学心悟》卷二:“霜降以后,天令严寒,感之而即病
病名。《张氏医通》卷八:“肿于喉两傍者,为双鹅。”即双乳鹅。详该条。
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洗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湔浣胃肠。”
小便不利证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因寒湿搏于经络者,小便不利而兼见骨节烦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恶风,身微肿,脉濡缓。宜用甘草附子汤、术附汤等方。因寒湿内结者,属少阴病,症见小便不利,腹痛,四肢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