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该疔不计其数,形圆长如瓜形。治同疔疮。
与阴相对的一类事物或性质。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是贯串于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阳一般代表轻清的、功能的、亢进的、运动的、上升的或热性的一面;阴一般代表重浊的、形质的、衰退的、静止的、下降的或寒性的一面
【介绍】:见姚澜条。
【介绍】:见耶律倍条。
经外奇穴名。出《幼幼新书》。位于足底,当涌泉穴后1寸处。主治崩漏,头痛,眩晕,足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耳后连头部处。相当于今解剖学之乳突部。
病名。为疫喉火毒极盛,致喉中生泡,泡密有浆,咽喉腐烂之病证。治宜疏解、透达、清化。可选用粘子解毒汤等加减。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3卷,已佚。
见《丹溪心法》。为川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即连珠喉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