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指婴幼儿囟门未合,感受风寒而引起的鼻塞。治以葱白捣碎取汁,涂于囟门;或用艾茸炒热,布包敷于囟门,气通即愈。参见鼻风条。
骨名。出《灵枢·背腧》。又名膂骨。即第一胸椎棘突。
【介绍】:见窦杰条。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妇人规》。由于血虚而致经行或先或后,或先后无定期,血色淡红,量涩少等。因肝脾血虚者,兼见抑郁不乐,胸乳胀闷不舒,食少腹胀,便溏等,治宜补血为主,方用四物汤,寒加肉桂,热加黄芩;肝
【介绍】:见朱煜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系指耳聋之卒然发者。即暴聋,详该条。
指腓肠肌部分。
【介绍】:见王文谟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乳癌。见该条。
五脏病以相克的次序相传,如《灵枢·病传》所言的“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等是。五脏病依次传其所胜,于病为逆,预后不良,故《病传》又谓:“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