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宋道方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三。即脱臼。详该条。
病名。生于唇部的一种顽症。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又名白茧唇、紧唇、沈唇。多由思虑伤脾,心火内炽,脾胃积热;或水亏火旺,火毒蕴结唇部所致。初起在口唇部出现豆粒大硬结,逐渐增大,坚硬疼痛,白皮皱裂,形如
瘀,郁滞停留之意。①伤寒病瘀热在里:①《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本书将《内经·素问》原文按通行本次序逐篇逐段地予以语译,每段之后附有注释及按语。1959年由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
见《中药材手册》。为赤小豆之别名,详该条。
汤剂不规定时间冷服的称饮子。如《宣明论方》的地黄饮子。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即肾气丸,见该条。
见《随息居饮食谱》。即鸦片,详该条。
【介绍】:参见郑宏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