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肘后方》。即齿龋。详该条。
病证名,多因气血不荣于发所致。《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气血损少,不能荣于发,故令发不生也。”亦有因疮而秃落者,均宜地黄丸内服。
见《医学纲目》卷十七。即朦昧。详该条。
【生卒】:十七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右陶。槜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人。因见当时痧胀等疾疫流行,而疗法不多,乃根据儿科诊治痧疹之理,采集前人有关经验,撰成《痧胀玉衡》一书(1675年刊行),论述
见《中药材手册》。即阿魏,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头面有风冷传入,其脉令龂齿间津液化为脓汁,血气虚竭,不能荣于齿,故齿根露而挺出。”治宜益气补血。可选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等加减。参见牙
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属阴属阳两大类型的人。参见阳人、阴人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海带之别名,详该条。
见《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即助阳和血补气汤,见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建兰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