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萎不长。详该条。
推拿方法名。见《串雅·绪论》。即提痧。详该条。
书名。见《明史·方技》。明·吕复撰。已佚。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有产儿下。若胞衣不落者。世谓之息胞。”详胞衣不下条。
证名。指两手有发热感觉。见《素问·至真要大论》。明·吴崑注:“火怫于中,故手热。”手热并可见于虚损痨瘵等病。参见手心热、五心烦热等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王不留行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家。撰《删繁药咏》3卷,已佚。
出《本草图经》。即虎刺,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心经伏热烦躁而啼。多系热扰心阴所致。《片玉心书》谓“其哭无泪,见灯则喜而止。”治宜清心养阴。用导赤散加麦冬、栀子。
证名。①淋病主症之一。《诸病源候论·诸淋候》:“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赤水玄珠》卷十五:“淋淋沥沥,点滴而出,或涩而疼,一日数十次或百次,俗名淋病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