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消翳复明膏

消翳复明膏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①黄丹四两,诃子(去核)八个,乌贼骨三钱,青盐一两,白蜜一斤。前四味分别为末,将蜜熬数沸去蜡面,下黄丹搅匀,再下余药至紫色取出。次用黄连十两,龙胆草二两,木贼一两,杏仁七十五粒,蕤仁半两。水浸后以文武火熬,去渣,隔水燉成膏滋,再入前药熬成紫色,入冰片一钱,每用少许点患处。治目内眦赤脉缕缕,根生瘀肉,瘀肉生黄赤脂,脂横侵黑睛,渐蚀神水。②黄丹一两,青盐二钱半,乌贼骨、珍珠各七分半,熊胆麝香各二分,冰片五分,诃子二枚(去核,研末),槐枝柳枝各四十九条,蜂蜜四两。将蜜和黄丹炼至紫色,下各药(麝香、冰片除外),熬至滴水成珠,再入黄连二两半,防风当归、龙胆草、生地黄各五钱,杏仁五分,再煎熬成膏,入蜜及冰片、麝香和匀,点眼,或以热汤泡化洗眼。治眼目昏花,翳膜遮睛,内障外障等目疾。

猜你喜欢

  • 崩漏

    病证名。见《济生方》。亦名崩中漏下。崩,指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来势急骤,出血如注,漏是出血量少,淋沥不止,或经期血来,量少而持续日久不止者,前人以其出血淋沥不断,如器之漏,故名。在发病过程中,两

  • 水银粉

    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为轻粉之别名,详该条。

  • 新制柴连汤

    《眼科纂要》卷上方。柴胡、黄连、黄芩、赤芍药、蔓荆子、栀子、龙胆草、木通、甘草、荆芥、防风。水煎服。治目暴痒、暴肿、暴红,一、二日后,畏风畏明,见风、见光则痛如针刺,或泪下如滚汤者。

  • 祛痰丸

    ①《瑞竹堂经验方》卷二方。人参、木香、煨白术、茯苓、青皮(去瓤)、陈皮(去白)各一两,槐角子、半夏各七钱半,天麻一两,皂角(去皮弦,酥炙)五钱。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

  • 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一。《孝经纬》:“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到了清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已完全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

  • 海蛎子壳

    见《山东中药》。为牡蛎之别名,详该条。

  • 腹通谷

    经穴名。代号KI20。出《针灸甲乙经》。《针灸大全》名腹通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5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4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

  • 接骨发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因湿热凝聚而成。生于小腿之下,跟骨之上。初如核桃,色红漫肿,微胀痛,脓宜速溃,迟则脓毒伤筋。早期治同外痈;若迟溃则伤筋脉。治同无头疽。

  • 壁泥风

    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即疠风,外表有白色泥土状者。

  • 膝髌

    人体部位名。指髌骨。因位处膝部,故名。俗称膝盖骨。《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膝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