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治则

治则

治疗疾病的法则。《素问·移精变气论》:“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治则建立在整体观念辨证的基础上,以四诊收集的客观资料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与判断,从而针对不同的病情而制订出各种不同的治疗原则,如治病求本、协调阴阳扶正祛邪,以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治未病等。《内经知要》有治则一章,章后按语:“愚按论治之则,载由经籍,圆通之用,妙出吾心,……梓匠轮舆,能与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故夫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终始,其亦巧于规矩者乎。”强调有治病法则还要善于灵活运用。治则与治法,治则指导治法,而治法体现治则。

猜你喜欢

  • 惊骇

    证名。出《素问·金匮真言论》。亦称惊。《医学心悟·惊悸恐》:“惊者,惊骇也。”《慎斋遗书·惊骇》:“惊骇之证,乃心肾不交之故也。”参见惊、喜惊条。

  • 百虫窠

    ①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成》。别名血郄。位于大腿内侧,当血海穴直上1寸处。主治风疹,湿疹,皮肤搔痒症等皮肤疾患。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②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血

  • 喜饶仁钦

    【介绍】:明初藏医学家。西藏达仓人。精通梵、藏文。亦精佛教哲学。著有《医疗发展史》、《医学通义》等。其著述对藏医界颇有影响。尤对脑、肠的生理功能论述颇深。如曰脑:“五官六神依其明,……故称其为脑。”曰

  • 难产七因

    出《赞育编》。指造成难产的七种原因。即:一因安逸,二因奉养,三因淫欲,四因忧疑,五因娇怯,六因仓皇,七因虚乏。

  • 王氏封囟散

    《幼幼新书》卷六引《王氏方》方。又名封囟散。柏子仁、防风、天南星各四两。每次一钱,以猪胆汁调匀,摊绢上,按囟大小贴敷,常以水润勿干,一日一换。治小儿解颅,囟大、骨缝不合,咳嗽鼻塞。

  • 健脾

    补法之一。亦称补脾、益脾。治疗脾虚、运化功能减弱的方法。用于面色萎黄、疲倦无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脉弱等脾气虚弱证候。常用党参、莲子、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等药。方如参苓白术散

  • 疳湿疮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疳湿。详该条。

  • 倒钩草

    见《广州植物志》。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 中宫

    指脾胃。《脾胃论》:“津液至中宫变化为血也。”脾胃属土而居中,故称之为中宫。

  • 胎弱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胎怯。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