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
病名。即椒疮。详该条。
病名。即椒疮。详该条。
亡阴引起阳脱,或亡阳伴随阴竭的阴阳相离绝的垂危证。如大出汗或大吐大泻的失水病人,属于耗失阴液(血),如救治不及,阴液(血)耗竭,就会导致阳气虚脱,出现冷汗淋漓,脉微细或芤大,四肢逆冷甚至死亡,即为亡阴
①即脂瘤。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二。详该条。②指生于面部的胶瘤。见《儒门事亲》卷八。详胶瘤条。
病名。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一。即脱囊。见该条。
见《中国动物药》。为蚂蚁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GB43。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荥(水)穴。位于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上0.5寸处。布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寒热,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颔肿
病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生于目两眦,瘀肉努出,时觉疼痛,总属心火所成。然火有虚实,如大眦红肉深红色,心经实火也,宜黑参汤服之;小眦红丝色淡红者,心经虚火也:宜决明散主之。外俱用清凉圆泡
疫病后期,不因劳复、食复等因素,而由于病邪未尽而复发者,称“自复”。见《温疫论》下卷:“若无故自复者,以伏邪未尽,此名自复。当问前得某证,所发亦某证,稍与前药,以撤其余邪,自然获愈。”
【介绍】:明代医家。字惟宜。安徽祁门人。曾学医于名医汪机,将汪机的弟子所录的汪机医案,编成《石山医案》(1519年)。
证名。指两足有寒冷的感觉。多由阳气虚弱,阴寒下盛所致。《素问·解精微论》:“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素问识》卷八:“阳气不降,阴气不升,故上为目无所见,而下为足寒。”
食物本草著作。叶桔泉编。本书收载食物中药183种,与其所配成的便方90条,用浅显扼要的文字介绍了食物中药的来源、性味、功用、便方、用法等,最后附有学名和科属,有的还加写了成分和药理,以及抑菌实验和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