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逆失血

气逆失血

病证名。指呕血气逆而致者。多因情志过分激动,肝火气上逆而然。常伴见胸胁满痛、烦躁而渴等症。《金匮翼·诸血统论》:“气逆失血者,血从气逆,得之暴怒而厥也。经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又: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是也。”可用小乌沉汤加芍药、生地、丹皮黄芩黄连之属。参见呕血条。

猜你喜欢

  • 心血不足

    即心血虚。详该条。

  • 清气凉营

    同气营两清。详该条。

  • 胃胳

    胳,作络。指胃经的别络穴(丰隆)。位于外踝上八寸,胫骨前缘旁开二横指处。能调治脾胃之气。《灵枢·热病》:“索气于胃胳(络),得气也。”

  • 妇女石淋

    病证名。多因经水未绝,肝经血虚,肝气郁久化火,凝滞浊液,渐结成粒。《诸病源候论》卷四十:“淋而出石,谓之石淋。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为热所乘则成淋,肾虚则不能制石,故淋而出石,细者如麻如

  • 川芎苗

    见《履岩本草》。为蘼芜之别名,详该条。

  • 肥疳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脾疳。见该条。

  • 黄花白艾

    见《履岩本草》。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第伯鱼

    【介绍】:见第五伦条。

  • 透关射指形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 苦板

    见《本草纲目》。为苦芺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