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腹腔及其内脏组织。如腹腔内脏腑器官疼痛称腹中痛。《素问》有专篇讨论腹腔几种疾病,名《腹中论篇》。参见腹中论篇条。
见证治准绳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胆木之别名,详该条。
①经穴名。代号GB37。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腿痠痛,下肢痿痹,偏头痛,目痛,夜盲,近视,癫痫,
经穴名。代号LR10。《针灸甲乙经》原名五里。《圣济总录》名足五里。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大腿内侧,当耻骨联合上缘旁开2寸再直下3寸,长收肌外缘,股动脉搏动处。布有生殖股神经,股前皮神经及闭孔神经前支;并
又称将瘟舌。舌红赤、光艳无苔,在温病多属营分热盛,在杂病多属阴虚火旺。参见舌红、舌绛条。
即饮食有节。出《素问·上古天真论》。节,节制、节度之意。指饮食要有规律、有所节制。
病证名。《症因脉治·内伤眩晕》:“火冲眩晕之症,暴发倒仆,昏不知人,甚则遗尿不觉,少顷汗出而醒,仍如平人。”有实火、虚火、虚阳上浮之分。实火上冲,脉多洪数,宜用导赤各半汤、栀子清肝散、龙胆泻肝汤、火府
病名。即右耳后一寸三分高骨处之有头疽。见《外科正宗》卷一。又名耳后发、耳后疽、耳后疮、发颐、参发颐、耳后毒。证同夭疽。治法参见有头疽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之野生者,详人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