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汇要
【介绍】:
见顾氏医镜条。
【介绍】:
见顾氏医镜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痰类》。又名火喘、火炎上喘。详各该条。
即时气。参见时行条。
指发出声音的气力。声音的大小与肺肾功能有关。如肺肾之气盛,发出的气声便洪亮;若肺肾气衰,则声音低微,气弱懒言。《灵枢·终始》:“音气益彰,耳目聪明。”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耳中多所闻二穴。”王冰注:“听宫穴也。”后《针灸聚英》等作听宫之别名,见该条。
【介绍】:元外科学家。禾川(今江西吉安)人。编有《仙传外科集验方》,论述痈疽之阴阳、虚实甚详,并保存有不少民间验方。此书传至吴宁极、吴有章父子及李生生、赵宜真,由萧凤冈捐资得以刊行(1378)于世。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闭。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柿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小儿哮喘。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天胡荽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针刺时,将针体横卧进针。《难经·七十一难》:“针阳者,卧针而刺之。”②指留针。《针灸大全·梓歧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进气之诀,……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