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李奭(shì 式)

李奭(shì 式)

【介绍】:

辽代医生。析津(今北京大兴县)人。1120年(保大二年),父处温结交都统萧干,立魏王为天锡皇帝,以奭为少府少监,提举翰林医官。后事败,父子均被杀。

猜你喜欢

  • 胸中

    胸腔。《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素问·至真要大论》:“胸中不便,嗌塞而欬。”张景岳注:“胸中,肺所居也。”

  • 经络敏感人

    指对针刺特别敏感的人。这种人接受针刺或电针时,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感传现象或皮肤反应,十二经脉中有六条经以上出现全经传导,其余的感传也通过肘膝关节以上,即称经络敏感人。通过大量普查,各地陆续发现这类敏感

  • 脾虚经闭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因脾胃损伤,饮食益减,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治宜补脾胃,养气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

  • 鹳口疽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锐疽、尾闾发。此证生于尻尾骨(即尾骨)尖处,由三阴亏损,督脉经浊气湿痰流结而成。初起形似鱼肫(chún音纯,即鱼胞),色赤坚痛,溃破后口若鹳咀,朝寒暮热,夜重日轻。溃出稀

  • 风气不调

    风气,特指肝气而言,因肝为风木之脏,故称风气不调。指肝气失却正常的疏泄条达。《千金要方》:“风气不调,全身殭直,诸毛孔闭塞。”

  • 浑浑

    喻脉来浑乱。《素问·疟论》:“无刺浑浑之脉。”《素问·脉要精微论》:“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王冰注:“浑浑言脉气混乱也。”

  • 病名。出《素问·痿论》。亦称痿躄。指四肢痿软无力。尤以下肢痿废,甚至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证治准绳·杂病》:“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也。”《儒门事亲》卷一:“躄者,足不能伸而行也。”其发病

  • 卑惵(diē 碟)

    证名。指自怯畏惧之状。《证治要诀·怔忡》:“有痞塞不饮食,心中常有所怯,爱处暗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此名为卑惵之证,以血不足故尔,谷神嘉禾散加当归半钱,黄芪半钱。”此症多迁延难愈,宜养血补心

  • 耳根痈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多由肝胃毒火上冲所致。症见耳根肿痛、色红,或寒热间作。治宜解毒消肿。用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等加减。

  • 疳鼻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鼻之状,鼻下两边赤,发时微有疮而痒是也……亦名疳鼻。”详鼻疳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