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医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杂医科系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参见十三科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杂医科系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参见十三科条。
出《千金翼方》卷十一。古人认为乳母热甚哺儿,令儿致病。因热伤肺胃,儿饮其乳,肺胃之气上逆,则面黄不食,甚或呕吐气急。
指月经。宋·齐仲甫《女科百问》十三问:“经脉来时,俗称为红脉。”
龋,朽也。虫之齿缺朽也(《释名》)。龋者,“齿蠹也”(《说文》)。详齿龋条。
病证名。九积之一。见《儒门事亲》卷二。指因饮酒过多而成积滞者。《医碥》卷三:“酒积,目黄口干,肚腹胀痛,少食。宜葛根、枳实、麦芽之类。”亦可用曲蘖丸、酒积丸、乌白丸等方。(《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
【介绍】:见钱秀昌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肉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王兆铭《中西医结合痔漏临床证治》。外痔的一种。即肛缘皮下静脉曲张,肛周可见椭圆或环状块物突起,慢性经过,症状不显,不须医治。
【介绍】:见黄承昊条。
推拿方法。见《孟子·梁惠王》。是指帮助关节屈曲的一类手法。
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即纹色。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