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本草害利

本草害利

书名。清·凌奂撰。作者得其师吴古年之《本草分队》遂以此为基础,集诸家本草之药论,补入药物有害于疾病之内容,更名《本草害利》。其分类仍沿袭《本草分队》之旧,按脏腑列十一部(队),各部又分温凉补泻,以猛将、次将之称,注明诸药之药性强弱。书中述药时分“害”、“利”、“修治”三项,而以“害”(药物副作用)列于先,是其独特之处。又于“利”项述诸药功用及配伍,“修治项下介绍炮制方法及用药品种鉴别。内容丰富,切于临床应用。建国后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猜你喜欢

  • 淋溲

    证名。出《素问·本病论》。小便淋沥之意。详淋条。

  • 滋血绳振丸

    《辨证录》卷十方。黄芪二斤,当归、麦门冬、熟地黄、巴戟天各一斤。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五钱,白开水送下,早、晚各一次。治男子血虚,面色萎黄,不能生子。

  • 四渎

    经穴名。代号SJ9。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前臂背侧,肘尖(尺骨鹰咀)下5寸,尺、桡两骨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

  • 银稔

    见《广州植物志》。为人面子之别名,详该条。

  • 卫生鸿宝

    方书名。6卷。清·祝补斋(西溪外史)撰。刊于1844年。本书收集临床各科有效的成方,单验方及各种外治法等汇编而成。卷1内科;卷2外科;卷3幼科;卷4痉科;卷5女科;卷6伤科。各卷又分病列方。作者选辑多

  • 托颐位

    针灸体位。详见坐位条。

  • 气海

    ①身体部位。①四海之一。指膻中。又名上气海。是宗气会聚发源之处。《灵枢·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②指丹田。又名下气海(《类经附翼》)。参见丹田条。②经穴名,代号RN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脖胦

  • 蛇总管

    ①见《南宁市药物志》。即小叶蛇总管。②见《福建中草药》。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倪涵初疟痢三方

    书名。清·倪涵初手定。撰年不详。倪氏对疟疾、痢疾各拟三方,介绍其适应症及加减用法,处方平易有效。对于痢疾治法,提出忌温补、忌大下、忌发汗、忌分利四忌。本书后刊入《济世专门编》中。

  • 八月霜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红管药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