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医方考》卷一。即大头瘟。详该条。
见《医宗必读》。指邪气实而胀者。多因气滞湿阻,湿热蕴结,热郁血瘀,食积脾胃等所致。症见腹胀坚硬拒按,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滑数有力。治以祛邪消胀为主,宜宣通,忌用守补。参见鼓胀、胀病条。
病证名。指蛔虫所致的呕吐。《医学入门》卷五:“虫吐时常恶心,胃口作痛,口吐清水,得食暂止,饥则甚者,胃中有蛔也。”治宜和胃驱虫。可用二陈汤加苦楝根、使君子、白术、乌梅、槟榔等。参见吐蛔条。
病名。《疡医准绳》卷二:“虎须疔生于唇下。”证治同人中疔。
出《肘后方》。即齿龋。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明远。湖南潭阳(今属黔阳地区)人。长于儿科。撰《幼科汇诀直解》9卷,对于幼儿临症诊治,各种病证,包括外伤、疯狗咬伤、误吞异物等,皆有论述。所列治法中,列有初生病推拿法。
【介绍】:见刘亩条。
出《广嗣纪要》。即种子。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医学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八品。
《证治准绳·女科》卷五方。当归、川芎。为细末,每服二钱,水煎服。治产后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