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食动物的生肉引起中毒或变生他病的邪毒。《备急千金要方·解食毒》有“治食生肉中毒方”。
病名。指秋燥伤肺的咳嗽。五嗽之一,见《外台秘要》卷九。《类证治裁》卷二:“燥嗽。秋燥嗽渴,气促,宜甘润,玉竹、沙参、麦冬、梨、蜜、杏仁、蔗汁之属,或复脉汤去姜、桂。”参见五嗽、伤燥咳嗽条。
又名气口、脉口。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属太阴肺经。《难经·二难》:“从关至鱼际是寸口。”《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难经·一难》:“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五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级宝鉴》。12卷。清·董西园纂。成书于1777年。本书摘录历代医著,辨证立方,作为学医入门。卷首题《必自集》,总论医理及诊治之法;卷1~2伤寒;卷3~5杂病;卷6女科;卷7~9类方
【介绍】:见黄武条。
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伸屈不利。多因阴血耗伤,外邪乘袭,筋脉失养所致。参见筋挛、筋急条。
病名。北方俗称热疮,以疱疹为主者为燎疱。详疮条。
病证名。胎中受惊引起的一种痫证。元·曾世荣《活幼心书》:“胎痫者,因未产前,腹中被惊……或母为七情所伤,致伤胎气,儿生百日内是也。其症频频作搐,身热面青手足抽掣,牙关紧闭,腰直身僵,睛斜目闭,多啼不乳
①即舌根。见《灵枢·经脉》等篇。因多数经脉皆络于此,故与经络脏腑关系十分密切。如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之脉挟舌本;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参见舌条。②指舌体。《灵枢·热病》有“
治法。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轻,指病邪浮浅,病位在表;扬,宜扬发散。指对轻浅的病证,宜使用发散宣扬的治法,顺病势向外发泄。例如外感初起,病邪在表,用解表法使之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