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疡科选粹》卷五方。乌梅一两,五倍子五钱,炒槐米、炒黄连、炒黄连、炒荆芥穗各三钱,枳壳、白芷各一钱五分,地榆二钱,升麻一钱。为细末,每服三钱,酒送下。治痔疮下血。若出血多,加百草霜、棕榈炭。
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素问遗篇·本病论》:“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参伏气条。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血会膈俞。”膈俞位居心俞和肝俞之间。心主血,肝藏血,本穴居中,血液聚会,故名。凡血之为病,皆可酌情取用。
经穴别名。出《千金翼方》。即臂臑。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张倬条。
见《本草纲目》。即白矾,详该条。
证名。指咽部作痛,多由邪火上盛所致。《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赤水玄珠·咽喉门》:“嗌即咽之低处也。”又“盖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病咽嗌痛不能兼喉痹也。”
证候名。《备急千金要方》:“膀胱寒,小便数,漏精稠厚如米白泔。”
见叶氏医案存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