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打马过天河

打马过天河

小儿推拿方法。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打马过天门。操作方法有六种。①用右大指面运儿内劳宫,再将四指屈起,使其指尖向上,以右大指自总经弹至天河(见陈氏《小儿按摩经·手诀》)。②用食、中、无名指由儿上马穴边经手背推到天河,与捞明月相似(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十二手法诀》)。③用食、中指从儿上马穴边打起,直到天河,去四回三,至曲池处弹一下(见《幼科推拿秘书·十三大手法推拿注释》)。④用左大指捏儿总筋,左大、中指沿天河弹至曲池,反复几遍,再掐肩井琵琶走马等穴(见《厘正按摩要术》卷三)。⑤中指为午位,属马。用食、中指弹儿中指甲十余次,随后拿至天河,按摇数次,再用食、中指沿天河打至手弯处数次(见《小儿推拿秘诀·手上推拿法》)。以上五法性温凉,治寒热往来行气和血,通关节脉窍。⑥一手握住患儿手掌,一手用大指由其手心劳宫穴往上推至腕上三寸间使穴,然后左转推回至劳宫穴。推左手者经腕臂尺侧部而还;推右手者经腕臂桡侧部而还。推劳宫可补心气,推左手由尺侧而还可通小肠之气,推右手经桡侧而还可通大肠之气(见《脏腑点穴法·点穴法》)。

猜你喜欢

  • 肉脱

    出《素问·玉机真藏论》等篇。指肌肉瘦削如脱尽的征象。多因精血内竭,中气虚衰所致。本证可见于虚劳、久病垂危及痿等。

  • 气针丸

    《奇效良方》卷二十六方。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大黄各四两,牵牛子(取头末,半生,半炒)半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煎汤送下。治久积风壅,心胸筑痛,两胁心胸刺痛拒按,六脉沉伏

  • 诊脉三十二辨

    脉学著作。清·管玉衡撰。管氏在三十二辨中,论述了诊脉大法,浮、沉、迟、数、滑、涩六脉所统共二十九脉的阴阳所属及其形象;详叙十二经脉源流、循行及病状,并探究脉学中的一些变化情况及切脉法等。现有《珍本医书

  • 外伤

    出《素问·移精变气论》。①损伤病证分类之一。一般指扑击跌仆所致皮肤、肌肉、筋骨的损伤。②与七情内伤相对而言。可指六淫外邪所伤,如伤风、伤寒、伤湿、伤暑等。

  • 捋法

    推拿手法名。出《金匮要略·杂疗方》。在患者肢体的外侧面,由近端推向远端。《寿世保元·发痧》:“先将儿两手自臂捋下,血聚指头方刺。”

  • 螺丕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马蹄金之别名,详该条。

  • 新刻养生食忌

    食疗著作。明·胡文焕纂辑。约成书于1566年。主要阐述食疗禁忌。辑有五谷食忌、五味食忌、五果食忌、五菜食忌、六蓄食忌、诸禽食忌、虫鱼食忌、孕妇食忌、乳母食忌、小儿食忌、逐月食忌。并附录当戒食、诸果有毒

  • 宋提刑洗冤集录

    见洗冤集录条。

  • 大蓝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木蓝之别名,详该条。

  • 泻蛔痧

    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泻蛔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入胃,胃必热胀,热胀之极,蛔不能存,下入大肠,由大便排出。治以放痧为主,用消毒三棱针刺臂弯、腿弯痧筋,放出紫黑毒血(《痧胀玉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