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卷八方。半夏(姜汁作饼,阴干)、荆芥各四两,槐角子(麸炒黄)、白矾、陈皮(去白)、朱砂(一半为衣)各一两。为细末,生姜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皂角子煎汤,早晨、临卧送下。治
【介绍】:晚清医家。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世医出身,其父包三鏸长于喉证,岩承家业,长于妇科,撰《妇科一百十七症发明》一书(1903年刊行),另有《研究录》一书(又称《包氏研究录》,1912年刊行)。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脏腑相合之一。脾和胃同是消化、吸收和输布饮食物及其精微的主要脏腑。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为脏属阴,其性喜燥恶湿;胃为腑属阳,其性喜润恶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在功能上互相配合,经脉上互相络属,
见《幼科发挥》。即盘肠气痛。见该条。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乌风内障。详该条。
丛书名。清·王琦辑。刊于1767年。共辑集宋、元、明、清时医著十二种(另附一种)。计有《医学真传》、《质疑录》、《医家心法》、《易氏医案》、《芷园臆草存案》、《伤寒金镜录》、《痎疟论疏》(附《痎疟疏方
①《圣济总录》卷四十八方。细辛二两,炙甘草、炮姜、五味子、茯苓各四两。为末,每服一钱匕,食后,临卧白水送下。治肺中寒,咳唾浊沫。②《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天花粉半两,炙甘草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蜂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调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张氏医通》卷十:“儿出胞时,头必转向产门,自然正产。若无力转运,脚踏胞衣,脐肠先出,谓浪脐生。急令稳婆清理推入,稍俟气平,乘势就其脚下,不可推转久延。久则脐肠复下,复难收拾矣。”类似于臀足位分娩,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