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死脏

心死脏

心脏真气已绝的脉象。坚硬躁急,如弹丸、豆粒样的搏动,重按愈见躁急。《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心死脏,浮之实如丸豆,按之益躁急者,死。”

猜你喜欢

  • 高岭土

    见《矿物学与丹药》。为白石脂之别名,详该条。

  • 吴士瑛

    【介绍】:清医家。字甫恬,号壶芦山人,又号子虚子。暨阳(今江苏江阴)人。自称医术传自喻嘉言之甥舒进贤,长于痢疾证治,撰有《痢疾明辨》(又作《折肱心悟痢疾明辨》,1857年)。治痢大旨宗仲景六经辨证,分

  • 物伤睛突

    病名。见茹十眉《五官病》。外伤致眼眶骨骨折或眼珠周围的筋肉损伤后,因挤压或血瘀肿胀,迫使眼珠向前突出,转动失灵,甚者可致目系断裂,眼珠脱出眶外。证见头眼剧烈胀痛,环睛皮色青紫或可见裂口,肿胀溢血等。目

  • 牙疳

    病名。指牙龈红肿,溃烂疼痛,流腐臭脓血等症。见《儒门事亲》卷五:“牙疳者,龋也。龋者,牙断腐烂也。”又据发病情况分为:风热牙疳、青腿牙疳、走马牙疳三种。其中以风热牙疳较为多见;青腿牙疳因其下肢兼见青色

  • 鱼泡通

    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

  • 板栗壳斗

    见《草药手册》。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①指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注解伤寒论》卷二:“烦者,热也。发汗身凉为已解,至半日许,身复热,脉浮

  • 伤气

    证名。指外伤后由于气闭、气滞引起的病。多因跌扑、挤压、坠堕、打击,致使体内气机闭阻或凝滞不行所致。气闭者,可见人事不省;气滞者,可见胸胁胀闷窜痛,痛无定处,甚则呼吸牵掣作痛,心烦、气急、咳嗽,但胸腹触

  • 丹毒痈

    病名。出《枕芷外科钞》。即小腹痈。见该条。

  • 三丫苦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又名三桠苦、三叉虎、三枝枪。为芸香科植物三叉苦Euodia lepta(Spreng.)Merr.的根及叶。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苦,寒。清热解毒,祛风止痛。①治感冒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