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性疼痛
见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条。
见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条。
见《救荒本草》。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指肾。肾有调节水液的功能,起着胃的关闸作用。正常情况下,水入于胃,由脾上输于肺,肺气肃降,水下流而归于肾,再从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如肾气不化,往往影响水液代谢,小便不利而中焦痞满。《素问·水热穴论》:
疳痨的俗称。详疳痨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小儿惊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则掣缩成痫。”《幼科类萃》:“惊者,虚惕怔忡,气怯神散,痰涎来去,其泻必青,渐生风而未至惊风也。夫惊邪入心,则面红脸赤,
见世补斋医书条。
出《药性论》。为龙珠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或发在喉中或发在舌上,俱生红疱,患者必面色紫黑,骤伤风热,喉内气闭不能吞物。”治宜针刺出血,吹冰硼散;须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参见呛喉风条。
【介绍】:见方炯条。
证名。指胸脘痞满而兼腹胀者。《张氏医通·腹满》:“此得之湿热伤脾阴,不能统血,胃虽受谷,脾不输运,故成痞胀。当理脾气,祛湿热,兼养血之剂,如枳实、黄连、炮姜、半夏、茯苓、当归、芍药、阿胶、乌梅、砂仁之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谓此障之形“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蔽瞳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滑翳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