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徐陟(zhì 至)

徐陟(zhì 至)

【介绍】:

明代官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曾任南京刑部侍郎等官职。余暇搜集简便方剂,由太医院医官赵文育整理成《亲验简便方》一书。

猜你喜欢

  • 惊瘫

    病证名。小儿患惊风后,风毒流入经络、骨节所致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心惊不常,及遍身肿痛,或手、足不随,此为惊瘫之候也。”治宜疏风透毒为主。若迁延失治,则膝胫骨之间流结顽核,或膝大而肿,肉消

  • 八纲

    辨证的八个基本纲领。《医学心悟》:“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参见八纲辨证条。

  • 心蔽骨

    即蔽心骨。详鸠尾骨条。

  • 乳岩

    病名。见《丹溪心法》卷五。又名石榴翻花发。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因恚怒忧思,肝脾气逆所致。初起乳中结核大如枣栗,渐如棋子,不疼不痒,无红无热,一年或二、三年渐渐肿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未溃时肿若堆栗或

  • 诸病论

    见医要集览条。

  • 委中毒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曲鳅。系生于腘窝委中穴部位的痈。多因胆经积热流入膀胱经而成。或因患肢破损,湿疹糜烂等感毒诱发。初起木硬肿痛,皮色微红,或焮热色赤,肿块形成则患肢小腿屈伸困难,自感恶热。如

  • 暑秽

    病名。指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发的病证。《时病论》:“是证多发于夏秋之间,良由天暑下逼,地湿上腾,暑湿交蒸,更兼秽浊之气,交混于内,人受之,由口鼻而入,直犯募原。初起头痛而胀,胸脘痞闷,肤热有汗,频欲恶心

  • 蛤蟆瘟

    即痄腮。详该条。

  • 乳下

    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治卒吐逆方,灸乳下一寸,七壮即愈。”又《千金要方》:“小儿癖,灸两乳下一寸各三壮。”《针灸集成》列作奇穴,名乳下。位于乳头直下一寸处。主治腹痛腹胀,胸胁疼痛,乳肿少乳,小

  • 皮肤

    参见皮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