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见黄帝明堂偃人图条。
①泛指脏气虚统摄失职,可见自汗、遗精、泄泻、遗尿、崩漏、便血等证。治宜固涩,并补其脏气。②气为血帅,指气虚不能摄血而见各种出血症状。治宜补脾益气摄血。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九里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儒门事亲》。小儿啼哭,弥日不休,而面容惨淡,声气哽塞,双目泫然者。《证治准绳·幼科》:“悲哭者,肺之声,泪者,肝之液。”因儿情志有所挫伤,或乳母怒火遗热于肝,肝火犯肺,故令悲哭而声泪俱下。
出《灵枢·经脉》。即手阳明络脉,见该条。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指有头疽生于玉枕或风池穴处者。由热毒上壅所致,忌灸。余证治同有头疽,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