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广温疫论

广温疫论

书名。4卷,附方1卷。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疫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伤寒之异,特别是早期症候的鉴别。卷1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症等方面的不同;卷2列表证症候32条;卷3列里证症候41条;卷4叙述汗、下、清、和、补等治法,并辨别由于温热余邪未尽所引起的种种后遗症等。所附《佛崖验方》1卷,共收载治疗温热病方84首。本书后经乾隆年间郑奠一改名《瘟疫明辨》,内容并无改动;1878年陆懋修又将《广温疫论》加以删订补充,改名《广温热论》。清末何廉臣在《广温热论》基础上参考前人著作,综合印证,内容又有所补订,并将原书并为二卷,书名《重订广温热论》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猜你喜欢

  • 疙瘩药

    见《贵州草药》。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

  • 蛤蚆皮

    见《医方约说》。为蟾蜍皮之别名,详该条。

  • 跌仆伤胎

    病证名。孕妇由于跌仆闪挫,气血逆乱,损伤胎元,以致胎动不安。症见腰腹痛坠,或阴道流血。治宜调补气血、安胎。方用胶艾汤或八珍汤。参见先兆流产、胎动不安条。

  • 吴冲孺

    【介绍】:参见吴正伦条。

  • 喉白

    病证名。即白喉。见清·郑若溪《喉白阐微》。症治参见白喉条。

  • 雷实

    出《吴普本草》。为雷丸之别名,详该条。

  • 本草便读

    药物学著作。4卷。清·张秉成撰。刊于1887年。本书选常用药物580种,分类参照《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山草、隰草……等24类。每药编以一、二联或三、四联语,并附注文进一步阐解。全书内容简要,便于诵读。

  • 小儿百寿丹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山楂、滑石各150克,苍术、胆南星、天竺黄、木香、橘皮各75克,砂仁、神曲、麦芽、钩藤、薄荷、僵蚕各45克,茯苓、桔梗、甘草、朱砂各30克,牛黄6克。为细末,炼蜜为

  • 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而致血不循经的证候。《血证论》:“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主要表现为诸失血证,如皮下出血、便血、溺血,同时伴有面色淡白少华,神疲,气少,脉虚弱,指纹淡,舌

  • 荞叶七

    见《陕西草药》。为苦荞头之别名,详该条。